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深圳证券交易所境外证券经营机构B股交易风险管理细则

时间:2024-06-26 18:01:13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9799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深圳证券交易所境外证券经营机构B股交易风险管理细则

深圳证券交易所


深圳证券交易所境外证券经营机构B股交易风险管理细则


第一条 为加强对境外证券经营机构(以下简称“境外机构”)从事深圳证券交易所(以下简称“本所”)B股交易业务的风险控制与管理,维护本所B股市场正常的交易秩序,根据中国证监会《境内及境外证券经营机构从事外资股业务资格管理暂行规定》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交易规则》(以下简称“本所《交易规则》”)及本所其他有关业务规则,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 境外机构从事本所B股交易业务的风险管理,适用本细则;本细则未作规定的,适用本所《交易规则》及其他有关规定。

第三条 本细则所称“境外机构”,指经中国证监会批准可从事外资股业务、在中国境外注册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金融机构。

第四条 境外机构从事本所B股交易业务,应当建立交易合规管理制度,防范B股交易业务风险,确保B股交易符合本所相关业务规则的规定。

第五条 境外机构从事本所B股交易业务,应当妥善保存客户开户资料、委托记录和交易记录等B股交易资料。

本所可以根据监管需要,要求其提供相关报表、帐薄、交易记录及其他有关材料。

第六条 境外机构从事本所B股交易业务,应当建立协助监管制度,制定相关业务流程,协助本所对异常交易行为进行调查。

境外机构因客户发生B股异常交易行为收到本所口头警示或书面警示后,应当及时与客户联系,向客户宣传解释本所《交易规则》、本细则及其他有关规定,传达本所的相关监管信息,规范和约束客户交易行为,并按本所要求及时、真实、准确、完整地提供相关客户资料。

第七条 境外机构从事本所B股交易业务发生严重异常交易行为或者对本所调查不积极配合的,本所可以采取警示措施,并视情况公告暂停其境外B股交易单元的交易权限。

第八条 境外机构发生下列事件之一的,应当在该事件发生后五个交易日内向本所书面报告:

(一)发生重大经营损失;

(二)因违法、违规受到主管当局或行业组织处罚;

(三)申请减少注册资本;

(四)发生B股交收违约;

(五)本所认定的其他事件。

第九条 境外机构或其所属母公司、总公司发生下列重大事件之一的,应当在该事件发生后立即向本所书面报告:

(一)申请破产;

(二)决定合并、分立与解散;

(三)出现严重财务危机;

(四)本所认定的其他重大事件。

第十条 境外机构或其所属母公司、总公司发生本细则第九条规定的重大事件之一的,本所在收到该机构提交的报告后,可以公告暂停或终止其境外B股交易单元的交易权限。

第十一条 境外机构或其所属母公司、总公司发生本细则第九条规定的重大事件之一而未向本所报告的,或者本所认为境外机构或其所属母公司、总公司可能存在第九条规定的重大事件之一且对B股交易造成重大风险的,本所可以公告暂停或终止其境外B交易单元的交易权限,并责令该境外机构限期提交有关情况的详细说明。

第十二条 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结算公司”)依据其业务规则向本所提请对作为其结算参与人的境外机构的证券交易进行限制的,本所可以公告暂停或终止其境外B交易单元的交易权限。

第十三条 境外机构被本所公告暂停或终止B股交易单元的交易权限的,应当及时将本所公告内容在其公司官方网站和营业场所进行公示。

第十四条 本细则所称“暂停或终止境外B股交易单元的交易权限”,包括下列措施:

(一)暂停或终止买入指定或全部本所上市的B股,但允许卖出;

(二)暂停或终止卖出指定或全部本所上市的B股,但允许买入;

(三)暂停或终止买入和卖出指定或全部本所上市的B股。

第十五条 境外机构申请恢复其境外B股交易单元的交易权限的,应当向本所提交详细的情况说明和保证B股交易活动正常合规进行的承诺函。

境外机构B股交易单元的交易权限被暂停或终止属于中国结算公司向本所提请情形的,该境外机构应当向中国结算公司提出申请,由中国结算公司向本所提请解除限制。

第十六条 境外机构从事本所B股交易业务,应当指定一名业务代表,负责协调其与本所的各项业务往来,履行下列职责:

(一)依照本细则第八条、第九条及其他相关规定,及时报告境外机构或其所属母公司、总公司发生的相关事件;

(二)督促境外机构建立协助监管制度,协助本所对异常交易行为进行监管,真实、准确、完整地提供本所要求的相关材料;

(三)代表境外机构办理有关境外B股交易单元设立、使用、监管等相关业务;

(四)督促境外机构及时交纳各项费用;

(五)本所要求履行的其他职责。

境外机构应当为业务代表履行职责提供便利条件和设置足够的权限,确保其适当履行本条规定的职责。

第十七条 境外机构应当向本所提交业务代表的简历、联系方式等相关信息。业务代表发生变更的,境外机构应当于十五个交易日内向本所提交新业务代表的简历、联系方式等相关信息。

第十八条 本细则下列用语具有如下含义:

(一)异常交易行为,指本所《交易规则》第6.1条规定的异常交易行为;

(二)交易单元:指参与本所交易、接受本所监管及服务的基本业务单元;

(三)境外B股交易单元:指经本所核准、由境外机构使用的,仅具有B股交易权限的交易单元;

(四)重大经营损失:指境外机构在最近一个会计年度内的单笔经营损失达到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值的10%以上,或者累计的经营损失达到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值的20%以上。

第十九条 境外机构向本所提交的各类材料,本所要求提供中文译本的,应当附上相应中文译本;两种文本存在歧义的,以中文译本为准。

第二十条 本细则由本所负责解释。

第二十一条 本细则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市场规范管理司关于进一步加强粮食收购市场管理情况上报以及建立联系点的通知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市场规范管理司关于进一步加强粮食收购市场管理情况上报以及建立联系点的通知



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工商局:
为及时向国务院领导以及有关部门反映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加强粮食收购市场管理的情况,让有关领导全面了解工商系统为促进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所做的工作,根据局领导的指示,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进一步加强粮食收购市场管理情况上报工作,建立联系点,以便于及时掌握市场管理动态,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高度重视粮食收购市场管理情况的上报和建立联系点这项工作,及时做好上情下达,以加强信息反馈。省级工商局市场处要指定一名处级干部和一名联络员专门负责这项工作,并要将负责人、联络员的名单立即报我司。
二、国家工商局拟在全国(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重庆市、西藏区、海南省、青海省除外)建立粮食收购市场管理情况联系点。具体办法是:请黑龙江、吉林、河南、河南、安徽、湖南、湖北、四川、江苏9个省每个省级工商局指定至少5个以上地市工商局,作为国家工商局粮食收购市场管理情况的联系点。各省级工商局应于1999年10月28日前将各联系点的负责人(分管局长)、联络员名单报我司。
三、省级工商局应于每月8日前向我司报告上一个月该省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查处的违法粮食收购运销案件数、案值以及罚没款金额;各联系点要在每月的3日、18日前直接向我司上报情况,同时将有关情况抄报省级工商局。联系点上报我司的情况包括:监管粮食收购市场中的典型做法和经验、查处的大要案件、粮食市场管理监管执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有关部门和有关地方阻挠及干扰监管执法事例、县工商局乡镇工商所以及基层负责人秉公执法、依法办案的先进事迹以及对经省政府批准可入市收购原粮的大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饲料加工企业收购自用粮的合同管理情况(每一类材料均要有起码200字以上的文字说明)。
四、国家工商局将根据各省(区)工商局以及各联系点上报的情况,至少每周向国务院上报一次粮食收购市场管理的情况。同时,还将在《粮食市场管理快讯》上及时刊载各地粮食收购市场管理的情况。对于情况上报工作开展得好、市场管理工作扎实的单位和个人,我司将在适当的时候通报各地上报情况的汇总材料。
五、联系人及电话。
联系人:张颖、陈骥、刘晓笳
联系电话:(010)68013300-6511、5601,68032642
传真电话:(010)68025587

一九九九年十月八日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上市公司根据《公司法》配套行政法规和文件的规定修改公司章程的函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上市公司根据《公司法》配套行政法规和文件的规定修改公司章程的函

1994年4月7日  证监函字[1994]14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人民政府证券主管部门:

  最近,我会收到一些上市公司的来函,询问公司在《公司法》实施之前召开股东大会,

是否应当依照《公司法》修订公司章程。经研究,现通知如下:

  1、上市公司(指其股票在境内、外交易场所挂牌交易的股份有限公司)在《公司法》实

施前,继续执行《股份公司规范意见》、《关于到香港上市的公司执行<股份有限公司规范意

见>的补充规定》及其他有关规定,无需在本次股东年会上修订公司章程。

  2、《公司法》第229条规定:“本法施行前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和国务院

有关主管部门制定的《有限责任公司规范意见》、《股份有限公司规范意见》登记成立的公司,

续保留,其中不完全具备本法规定的条件的,应当在规定的限期内达到本法规定的条件。具

体实施办法,由国务院另行规定”。根据该条规定,国务院有关部门将制定具体规定,对上

市公司进行规范并对修改公司章程事宣提出具体指导意见。《公司法》实施后,上市公司应

当根据国务院有关部门的具体规定,完成由现行规定向《公司法》的过渡。上市公司一般应

当在《公司法》生效后的第一次股东年会上修改公司章程。